審定編號:渝審玉20190027(800米以上)、渝審玉20200004(800以下)
引種編號:川引種2020第110號、川引種2021第047號、黔引種2021第069號、陜引玉20220036號、鄂引種2022066
特征特性: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,在區(qū)試3000株/畝密度下,出苗至成熟116~141天,平均129天,比對照長2天;第1葉鞘紫色,株型半緊湊,株高294厘米,穗位高115厘米,葉色綠色,成株葉片數(shù)18片,花藥黃色,穎片綠色,花絲綠色;穗長21.3厘米,穗行數(shù)14~18行,行粒數(shù)40.0粒;穗形長筒型,穗軸紅色,籽粒黃色、半馬齒型,百粒重38.1克。籽粒容重720克/升,粗蛋白10.79%,粗脂肪3.55%,粗淀粉70.48%。兩年人工接種鑒定,該品種中抗大斑病、小斑病、穗腐病和莖腐病,感紋枯病。
產量表現(xiàn):兩年區(qū)試平均畝產637.2千克,比對照渝單8號增產13.6%,畝產變幅523.0~749.1千克,10個試驗點次均增產;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2.1千克,比對照渝單8號增產8.4%,畝產變幅486.1 ~668.2千克,6個試點均增產。
栽培技術要點: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育苗為宜,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,注意防治紋枯病。
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重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適宜重慶市海拔800米以上地區(qū)種植。
重慶審定公告(800米以下):
特征特性: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,在區(qū)試3000株/畝密度下,出苗至成熟104~133天,平均121天,與對照相當;第1葉鞘淺紫色,株型半緊湊,株高298厘米,穗位高116厘米,葉色綠色,成株葉片數(shù)18片,花藥黃色,穎片綠色,花絲綠色;穗長20.1厘米,穗行數(shù)16.0行,行粒數(shù)36.3粒;穗形長筒型,穗軸紅色,籽粒橙黃色、半硬粒型,百粒重36.4克。籽粒容重726克/升,粗蛋白 10.71%,粗脂肪3.95%,粗淀粉71.91%。兩年人工接種鑒定,該品種抗小斑病,中抗大斑病、紋枯病和穗腐病,感莖腐病。
產量表現(xiàn):兩年區(qū)試平均畝產562.0千克,比對照渝單8號增產7.2%,畝產變幅488.0~642.6千克,13個試驗點次全部增產;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2.3千克,比對照渝單8號增產7.0%,畝產變幅467.0~619.3千克,5個試點全部增產。
栽培技術要點:3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為宜,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,注意防治莖腐病。
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重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適宜重慶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(qū)種植。 四川引種公告:
2020年8個試點平均畝產583.2公斤,比對照成單30增產9.1%;增產點率100%;平均生育期119.3天;比對照成單30遲熟1.9天;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:中抗大斑病、小斑病、莖腐病、灰斑病,感紋枯病、穗腐病。注意綜合防治病蟲害;適宜區(qū)域:四川省平壩丘陵春玉米類型區(qū)。
2020-2021年7個試點平均畝產640.1公斤,比對照荃玉9號增產8.6%;增產點率100%;平均生育期128.7天;比對照荃玉9號早熟0.6天;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:中抗大斑病、小斑病、莖腐病、灰斑病,感紋枯病、穗腐病。注意綜合防治病蟲害;適宜區(qū)域:四川省山區(qū)春玉米類型區(qū)。
貴州引種公告:
2021 年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18.3天,比對照新中玉 801早熟 1天。8個試驗點平均畝產 598.7千克,比對照增產 9.83%,增產點率 87.5%。經貴州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抗性鑒定:抗穗腐病、小斑病和銹病,中抗絲黑穗病,感大斑病、紋枯病和灰斑病;適宜區(qū)域:貴陽市、遵義市、黔東南州、黔南州、銅仁市、畢節(jié)市金沙縣海拔1500米以下中等以上肥力土壤地區(qū),注意綜合防治病蟲害。
湖北省引種公告:
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、恩施州利川市、宜昌市長陽縣、隨州市隨縣、襄陽市襄州區(qū)、荊門市掇刀區(qū)的丘陵平原地區(qū)作春玉米引種。注意防治灰斑病。
(以上圖文內容僅供分類參考,實際特征特性及表現(xiàn)以審定公告為準)